卫生习惯不良?小心蛔虫病!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9-23 00:00:00.0      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保护色:
字体:

你还以为寄生虫病是旧社会时才有的疾病,现代医学高速发展,寄生虫病已经很少甚至绝迹了?NO, NO, NO! 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多寄生虫病依然可能会找上门哦,比如蛔虫病。

啥?你不太了解蛔虫病?赶紧拿起小本本,跟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什么是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蛔虫的生活史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21~30)的条件下,约需2周,受精卵内的卵细胞发育为幼虫,再经1周,幼虫第一次蜕皮,成为第二期感染性虫卵。第二阶段是虫体在人体内发育,经口误食的感染性蛔虫卵进入小肠后,幼虫破卵壳孵出,孵出的幼虫钻进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进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肝,再经右心到达肺部,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完成第二及第三次蜕皮,然后幼虫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部,随人吞咽动作经食管、胃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完成第四次蜕皮后成为童虫,再经数周逐渐发育为成虫。 

蛔虫病流行概况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由于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蛔虫卵污染环境,并在土壤中发育成熟。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动物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蛔虫病临床表现

蛔虫的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肺炎和过敏症状,病人可出现畏寒、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肺炎症状。而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间歇性脐周疼痛或上腹部绞痛是肠蛔虫病的特点,能阻塞肠管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还可进一步发展成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蛔虫病肠穿孔、肝蛔虫病等严重的并发症。

蛔虫病防治

治疗蛔虫病的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等,但本病重在预防!可以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消灭传染源

人是蛔虫病的唯一传染源,驱虫治疗尤其是开展集体驱虫,既保护了健康又消除了传染源。

二、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蛔虫生活史和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使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勿随地大便,不饮生水,吃瓜果、萝卜、红薯、甘蔗等,要做到洗净、削皮吃。

三、 改水改厕

保护水源,因地制宜,改善饮水卫生条件,保证生活用水的清洁卫生,是预防蛔虫感染的重要一环。建立无害化厕所,或高温堆肥,既可防病,又能保肥增效。菜农还应避免将地里的蔬菜连根带回家里整理,以免将植物根部的大量感染期蛔虫卵散布在居室的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