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警示 >>健康警示
消暑不忘防疫,谨防“病从口入”--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份健康警示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6-29 00:00:00.0      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保护色:
字体:
7月我市将进入夏日炎炎“三伏”天,许多人不耐受“苦夏”症状,炎热、潮湿天气利于病原生物生存繁殖,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活跃,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蚊媒传染病和中暑的发生,暑期学生安全也是牵动全社会关心的大事。国际国内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市民仍需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一、紧绷 “新冠”防控弦
目前国外疫情高发,国内一些地区仍有波动,市民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
1. 勤洗手。平时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在接触面部前后及接触可能的污染物后都要洗手。
2. 戴口罩。尽管天气炎热,在乘公共交通工具或到公共场所时还应戴口罩,可以大大减少人传人的机率。
3. 少聚集。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者、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人群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场所,购物、消费避开客流高峰,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4. 常通风。居家或公共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选择靠窗通风的座位。
5. 及时就诊。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戴口罩到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接触有中、高风险区旅行史或有类似症状的人员。
6. 非必需不去疫情中、高风险区旅游、出差等。
二、“病从口入”重在防
肠道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许多人分不清,其共同点都是“病从口入”。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如痢疾。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可呈群体性发生,如食物中毒。临床上都可能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预防这类疾病除了把好食材源头关及储存加工关,还要做到:
1. 喝开水。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自然灾害时,可饮用安全的瓶装或桶装矿泉水等。
2. 生熟分开。在平时储存食物和做饭时,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不食用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并且不要储存太久。
3. 吃熟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海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后再吃。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再加热熟透后食用。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
4. 勤洗手。自觉讲究个人卫生,外出回家、饭前便后及处理生鲜食物后都要用肥皂水洗手。
5. 搞好环境卫生。灭蝇、灭蟑并清理其孳生环境,发生洪水后要及时清扫消毒,防止病原生物孳生污染食物和饮用水。
6. 选择正规、卫生餐馆用餐。市民及游客不要贪便宜光顾无牌证的餐饮单位及路边摊店,用餐后索要发票以备查验。提倡用公筷公勺或分餐制。
7. 及时就诊。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到肠道门诊就诊。
三、防蚊灭蚊安度夏
7份是蚊虫活动的高峰季节,蚊可以传播许多传染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疟疾、登革热等。市民如到南方出差、旅游,更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其主要措施为:
1.防蚊灭蚊。可以安装纱门、纱窗及使用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用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社区、家庭应清扫卫生死角、清理门前屋后积水以消除蚊虫孳生地。
2. 个人防护。外出旅行要穿浅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可更有效保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可防叮咬。
3. 叮咬处理。在叮咬处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肥皂水等,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为防感染,可用酒精或碘伏涂抹伤口附近。
4.接种疫苗。适龄儿童应根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等相关疫苗。
5. 及时就诊。如有疫区旅行史人员出现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应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四、学生安全常抓牢
暑期时间长,由于监管难以到位,加上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最常见的是溺水、交通事故。学校和家长应在放假前及假期对学生做好安全意识及安全常识教育,做好家校沟通。
(一)防溺水
1.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监管。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在水上进行娱乐活动时要穿救生衣。
2.普及学生安全游泳知识与技能。家长或学校应从小培养学生学会游泳,同时对孩子进行自救和互救能力培训。不识水性或水下情况不明,不能擅自下水救人。
3. 下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抽筋、眩晕、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4. 安全施救。如遇同伴落水,先大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可以将身边可利用的漂浮物扔给溺水者,例如救生圈、木板等。
(二)交通安全
1. 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
2. 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
3. 不在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4. 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不坐副驾驶座,乘车系好安全带。
5. 自觉遵守地铁、公交车乘车规范。
(三)其他人身安全
1. 用电安全。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不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不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2. 消防安全。小心、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并注意开窗通风。不准玩火,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119报警。
3.观看比赛、演出或旅游时遵守秩序,防止拥挤踩踏。
4. 不要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此外,“入伏”前后天气闷热潮湿,市民要注意预防中暑。户外活动避开高温时段,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及时补充水分,清淡饮食,多吃一些容易消化、清热生津等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冰凉等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午休。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太低,设置26环保又节能,且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