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08-23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而导致特征性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的代谢性骨病。发病具有慢性和隐匿性,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一、不可改变因素
年龄:骨质疏松症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35岁后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开始降低,骨吸收逐渐超过骨形成,骨量减低,骨折发生风险随之升高。
性别: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高于男性。
种族:不同地区的人在骨折的发生率上存在一定差别。白种人比黄种人和黑种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直系亲属骨折史:遗传因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十分重要。
二、可改变因素
低体重指数:重力和肌肉收缩可影响骨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低体重指数,特别是BMI≤19(kg/m2)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烟草:吸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降低骨密度并增加骨折风险。
饮酒:过多饮酒可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使骨形成减少。
身体活动:缺乏体力活动可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减少,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增加。
饮食中的钙和维生素D:如果摄入不足,则不能维持体内的钙平衡,进而引起骨量丢失,增加骨折风险。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甲亢、1型和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惊厥类药、肝素、免疫抑制剂等。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