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是针对外表健康、没有任何身体不舒服的人群所采取的早期筛癌查癌措施,目的是早期发现癌症,实现早诊早治,降低人群癌症的死亡率。癌症筛查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家族史、居住地、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有针对性的选择检查措施。知晓八种常见癌症的筛查,科学防治癌症。
1、肺癌筛查:对肺癌高危人群要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筛查发现的肺内结节,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步的随诊和处理方案。
高危人群定义:(1)年龄在50-75岁;(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①吸烟≥20包/年,或者吸烟指数400年支以上(吸烟指数=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支数),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②被动吸烟者;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弥漫性纤维化病史。
2、乳腺癌筛查:对20~39岁年龄段人群不推荐进行乳腺筛查。40~45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45~69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70岁或以上,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3、宫颈癌筛查:21~29岁的女性:筛查从21岁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常规或液基巴氏试验筛查。30~65岁的女性:每5年一次HPV检测加巴氏试验作为筛查(首选),或每3年进行一次巴氏试验(可接受)。>65岁的女性:如果最近10年内巴氏试验连续≥3次阴性,或HPV检测连续≥2次阴性,最近一次检测发生在最近5年内,应停止宫颈癌筛查。已接受过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不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
4、前列腺癌筛查:年龄≥50岁,预期寿命≥10年的男性,在获得前列腺癌筛查潜在益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相关信息后,与医务人员一起商讨并在知晓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筛查措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PSA),同时进行或不进行直肠指检(DRE)。
5、食管癌筛查:符合下列①和②-⑥中任一项者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①年龄>40岁;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③有上消化道症状;④有食管癌家族史;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⑥ 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检查,然后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中度异型增生每年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黏膜内癌等则进行内镜下治疗。
6、胃癌筛查: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高危人群可考虑直接进行胃镜筛查,也可以先采用非侵入性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等作为初筛手段,筛出胃癌高风险人群,再进一步行胃镜检查。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7、结直肠癌筛查: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8、肝癌筛查: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