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工作动态 >外地信息
JAMA Cardiol:中国15万人追踪10年的遗传学研究:升高“好胆固醇”基因或无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11-23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浏览:16次
字体:

   近日,中国Kadoorie生物库协作组对15万国人追踪10年的遗传学研究显示,单纯升高“好胆固醇”HDL-C的基因不能预防心脏病及脑卒中。相关研究发表在20171115日的《JAMA cardiology》上。 

  抑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以提高HDL水平,一直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开发靶点。而改变CETP活性的遗传性变异可模拟靶向药物的作用,并有助于评估这种胆固醇修饰治疗的潜在利害。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等的学者在15万中国人中探究了包括东亚人群特有的CETP功能性遗传变异的可能获益。随访10年期间,有5000多人死于冠心病,19000人发生卒中。 

  结果发现,抑制CETP活性的遗传变异可明显升高HDL-C水平,但不能降低所谓的“坏胆固醇”LDL-C水平,也不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并且对于动脉粥样斑块和动脉厚度,以及糖尿病和肾病等其他疾病无任何改观。 

  而且除了无益,还增加眼疾。这种眼疾在其他东亚和西方人群中类似的基因研究也曾发现。 

  这项研究结果也给近期的REVEAI试验结果增加了注脚。该研究显示,CETP抑制剂anacetrapib对心脏的益处来自于降低坏胆固醇LDL-C,而非升高HDL-C 

  探究致病机制环节挖掘药物开发靶点,往往是新药的开发途径。但是从基础医学到大规模临床试验是漫长而代价较高的,单一药品由此直到上市,成本估算超过20亿美元。 

  而用这种遗传学数据局进行预估新型治疗手段的利害,则有助于降低成本,改善药物开发渠道。 

  目前已悉的数千种功能性遗传变异,或代表了影响不同生物学路径的潜在药物靶点。研究者还用同样手段评估了多种其他的重要治疗靶点。 

  携带大量遗传学数据的生物库样本,潜力无穷。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原文出处:Millwood IY, Bennett DA, Holmes MV, et al. Association of CETP Gene Variants With Risk for Vascular and Nonvascular Diseases Among Chinese Adults[J]. JAMA Cardiol. 2017 Nov 15. doi: 10.1001/jamacardio.2017.4177.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141072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