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适逢春节假期,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和聚餐欢庆的机会增多,需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此外,已届立春之际,但气温仍然较低,且时常变化,根据疾病流行特点,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重视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爆竹伤等意外伤害。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而喷出的飞沫,经空气传播给他人,也可通过接触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而感染,极易在幼托机构、学校和工厂等集体单位暴发流行。其潜伏期约为1~3天,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干咳、胃肠不适等症状。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1.市民们要做好防寒保暖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环境。
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室内要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疾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诊。
4.市民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此类疾病。
另外要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首先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鸟类或其粪便,若曾接触或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二是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三是禽肉、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四是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五是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的禽类接触史等。
二、食源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常见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等,临床上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部分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发病形式上既可表现散发,亦可呈群体性暴发。春节期间,市民们探亲访友、婚庆喜事增加,家庭聚餐办酒等亦随之增多,特提醒市民注意:
1.购买有包装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2.外出聚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不要到无证照摊贩处就餐。购买食品及外出就餐要索取和保留好相关票据,以备追溯调查中毒原因。
3.要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再次洗手。生熟加工用具分开使用。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尽量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等食品;
4.家庭聚餐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和身体抵抗力降低,增加患病风险;
5.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立即进行自救,尽快吐出胃中物,并尽快就医。同时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和加工设备,以备调查中毒原因之用。
三、爆竹伤:虽然烟花爆竹能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但稍不注意也会引起意外伤害。
1.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选择空旷地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要在楼层的窗口、阳台、平台上燃放,防止火星落下引起火灾;
2.不要将烟花的喷射口对准建筑窗口、行人、车辆燃放。
3.不要让儿童单独燃放;燃放中万一出现异常情况,不要对未燃放的烟花爆竹进行二次点燃,更不能用已点燃的烟花爆竹去点燃其他烟花爆竹。
另外,在春节和假日期间生活应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节制饮食与烟酒,避免疲劳过度。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注意防范疾病复发。室内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防止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可能来临的雨雪冰冻天气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预防发生意外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