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是甲状腺肿的一种。甲状腺肿按地区分布可分为地方性和散发性两种。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一个地区存在特定的环境致甲状腺肿因素(主要是碘缺乏),因此,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发生了甲状腺肿,一定比例是指当地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在5%以上,即甲状腺肿的存在已构成公共卫生问题,一般来说低于5%,是属散发性甲状腺肿,大多由非缺碘因素造成。
二、病因
世界公认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是缺碘,该病主要多见于远离沿海及海拔高的山区,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极少,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密切关系。发病率高低与含碘量呈反比,而采用碘盐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缺碘不是惟一的原因,研究发现,水中含钙、氟镁过多也可致甲状腺肿;一些与Ⅰ-类似的单价阴离子如:SCN-、F-、Br-、At-、ClO4-、ReO4-、TeO4-、BF4-等与碘竞争,使甲状腺浓集碘的能力下降,合成甲状腺素减少,刺激垂体分泌较多的TSH,使甲状腺肿大。此外,在自然界含碘丰富的地区也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主要是因为摄入碘过多,从而阻碍了甲状腺内碘的有机化过程抑制T4的合成,促使TSH分泌增加而产生甲状腺肿,称为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
三、症状体征
颈前压迫症状、甲亢或甲减。
四、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软,无压痛。极少数明显肿大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食管或上腔静脉受压症状。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但约5%的患者由于甲状腺代偿功能不足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影响智力及生长发育。少数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由于长期血清,TSH水平增高,当补充碘后,甲状腺素合成过多,形成碘甲亢。
五、治疗
甲状腺轻度肿大患儿可口服碘/碘化钾(复方碘溶液),每天2~3滴连服2~4周,休息4周,再服2~4周,共约6~12个月。或口服碘化钾,每天5mg,连服4周,休息1个月,再继续服用1个月,至甲状腺肿消退尿碘正常,亦可肌注碘油。对甲状腺中度肿大患儿,可口服甲状腺粉(片)每天40~80mg,经6~12个月可使甲状腺缩小或消失;如甲状腺肿大明显或引起压迫症状或疑有癌变者宜手术治疗。
在使用碘制剂过程中,要注意补碘过多造成碘甲亢,同时还需警惕碘过敏或碘中毒。碘过敏时皮肤出现荨麻疹样皮疹,重者可引起血管神经性面部四肢水肿、发热、关节痛,往往发生在有过敏史者。碘中毒时口咽部有烧灼感,发生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需及时抢救处理的关键是立即停药,多数患儿的症状可逐渐缓解。症状重的需立即用淀粉液洗胃,可与胃内碘中和,保护胃黏膜,还可用1%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或静脉注射。
六、预后
对于缺碘地区的居民来讲,要世世代代永远食用碘盐,一旦停用,地方性甲状腺肿仍会复发。一般来说,弥漫性甲状腺肿经持续补碘后6~12个月甲状腺即可回缩至正常,少数需数年时间,但结节一般不会因补碘而消失。
七、预防
常采用下列方法预防:
① 碘化食盐:食盐中加入碘化钠或碘化钾,浓度为1∶1万至1∶2万。
② 碘化饮水:饮水中加入碘化钾,按10万L水加碘化钾1g(即每升水含碘化钾10μg)。
③ 碘油注射适用于发病率低,无须普遍加碘的地区。注射碘油剂量,1岁以下125mg;1~5岁250mg;6~10岁750mg;10岁以上及成人,1000mg。④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藻、海鱼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