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35年: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终止结核的新纪元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06-21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分享:
2014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提出了《2016-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2016‐ 2030,简称SDG),这是继2000年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MDG)”后,又一个15年发展规划目标。SDG包括了17项主体目标,其中与人类健康和卫生相关的目标是第3项,即“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所有人的福祉”。该主体目标又分为13项子目标。
结核病作为重大传染病,在第3项子目标中被提及,即“到 2030 年,消除艾滋病毒、结核病、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等流行病,防治肝炎、水传播的疾病和其它传染病”。具体的结核病控制指标为:到2030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80%和90%,且没有因患有结核而导致灾难性支出的家庭。
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主要变化有:
从“遏制结核病”到“终止结核病”,最终消除结核病;
以所有结核病易感人群或受结核影响的人群为中心;
要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全民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要为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保障,从而避免灾难性支出;
新工具、政策和系统的创新需要加快引进;
不仅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也要参与到终止结核病流行的行动上来;
最终目标是加速结核发病和死亡的下降。
全球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for TB)与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即发病率<10/10万)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