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在肺结核病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繁殖的结核菌。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可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飞沫,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结核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这种“咳嗽传染”是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通过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是次要的传播方式。
肺结核病人要注意交谈距离,一般1米以上;咳嗽、喷嚏或大笑时避免正对他人并用手或纸巾掩盖口鼻,并将带有痰液的手帕或纸巾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病人与家人近距离接触时最好戴外科口罩。
肺结核患者绝对不能随地吐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痰中的结核菌较多,干燥以后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而传染给健康人。痰最好吐在带盖的杯内,可以是玻璃杯,既可防止痰液中的结核杆菌随时向空气中播散,又可随时观察痰的颜色、性质和量。
肺结核病作为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中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消毒。
1、空气消毒:自然通风是一种简单、最低廉、行之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通过打开的门窗等通路确保室内外空气流动通畅,以降低飞沫的浓度。一般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有条件时每天对居室用化学消毒液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等进行喷雾消毒,也可用食醋煮沸熏蒸消毒或用艾叶燃烧熏蒸消毒。消毒时室内人员必须离开房间,消毒后开窗通风半小时后再进入。
2、痰具消毒:使用带盖的痰盂,痰液可用含1000-2000毫克/升的有效氯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或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再倒入厕所冲掉,以消除痰的传染性。一次性痰杯用后可焚烧处理。
3、餐具消毒:患者的餐具应该专人专用,定位单独放置。用过的餐具在开水中煮沸20分钟后晾干,剩余食物煮沸20分钟后倒弃。每天将洗漱用品在含有1000-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溶液中浸泡30分钟并冲洗晾干备用。
4、用物消毒:患者的被褥要经常在日光下暴晒消毒,一般每次直接日光暴晒6小时才能达到消毒效果。小的物品如棉质床单、枕巾、衣服等可用1000mg/L — 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家具、陈设品、墙壁可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地面要湿式拖扫,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喷洒(拖地)。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很容易受到污染的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再用洁净水擦拭干净。
5、人员消毒:病人家属在护理病人后应及时流水肥皂洗手,常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手,或0.1%洗必泰溶液、0.2%过氧乙酸溶液、含氯消毒液(含有效氯500mg-1000ml)等浸泡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