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如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08-19 00:00:00.0      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保护色:
字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膜疾患,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每年7、8、9月份,该病容易发生和流行,人群对这种病普遍易感。在学校中,尤其在秋季开学后,返校师生短时间大量聚集,给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师生:要提高卫生意识,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学校预防措施:
  一、搞好校园环境卫生。积极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尤其对桌面、门把手、电脑键盘、体育器械等有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擦拭清理。校园内应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二、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墙报、校内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教育学生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三、做好晨检和因病缺课登记。校医(卫生保健教师)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眼睛红肿的学生,劝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学,待所有症状消失后(一般7-10天)方可解除隔离。
  四、做好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校医(卫生保健教师)要了解各班学生、教职员工缺勤情况及原因,作好记录和统计。若发现学校内结膜红肿病人突然增多,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课程的卫生管理。特别应加强对公共游泳池、计算机室等卫生管理,避免通过上述场所传播“红眼病”。必要时,可暂时关闭游泳池,暂停电脑课程、手工课和眼保健操。
  六、开展必要的消毒工作。病人洗脸应使用独立的毛巾、脸盆,并定期对毛巾和脸盆煮沸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或煮沸消毒。对于发生疫情的集体单位,对可能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或公共场所以及校车等,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可用75%酒精消毒双手及使用过的仪器、物品等。
  七、疫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安排集体活动,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