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初起,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陆续开学,返校师生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寄宿学校的学生更是学习、就餐、就寝高度集中,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9月气候冷热交替、日均温差变化大,又是教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夕,是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等通过接触传播疾病,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以及流感、腮腺炎、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岛城广大市民,尤其是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传染性疾病来袭。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播力强,幼儿园易出现聚集性发病。开学后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儿童家长、学校老师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防大人因隐性感染而将病毒传播给儿童。若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儿童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幼托机构或学校,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2、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及经水传播是本病两种主要的传播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污染有眼分泌物的手,在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8-9月为流行高峰,多见于成人。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助本病传播。一旦发现此类疾病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3、食源性疾病:秋季是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各餐饮企业、学校和集体用餐单位尤应重视食品卫生,防止采购腐败变质食品,果蔬彻底清洗,食物煮熟煮透。公众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不吃生或半生食品以及腐败变质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一旦出现类似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4、呼吸道传染病:开学期间,师生聚集,呼吸道传染病防范不可忽视。学校和家长要重点防范流感、腮腺炎、风疹等秋季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流感,经青岛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每年秋冬交界时间,是我市流感高发季,老年人、儿童、患有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等患者最容易受流感病毒侵袭。因此,为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学校教室和家中要经常加强开窗通风,搞好环境卫生,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清洁。同时,还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并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对于流感的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控手段。
【积极预防感染性腹泻病】
预防感染性腹泻病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管理好水源、粪便,消灭苍蝇。
搞好食品卫生: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盯爬。厨房用具应生熟分开,进食包装、罐头等食品前应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
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