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2.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⑴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⑵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⑶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⑷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⑸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3.预防乙肝都有哪些措施?
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其他人群若没有乙肝抗体,也可按照"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⑵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⑶ 搞好卫生工作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⑷ 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⑸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