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市疾控中心结合“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切实履行“预防疾病 相约健康”职责,着力提升全民癌症防治素养,推动构建全社会协同防癌机制。
一、拓展健康科普渠道,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强化重点场所宣传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悬挂宣传横幅、电子屏播放、张贴肿瘤防治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宣传防癌抗癌知识。设有肿瘤科的医疗机构设置肿瘤防治咨询台,为千余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开设面对面专家讲座近90场,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
依托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健康教育讲座直播,发布群众喜闻乐见的肿瘤防治知识,为近12万余居民普及防癌健康知识,不断加强居民对癌症的正确认识,引导公众养成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的良好生活习惯。
融合健康促进行动:结合健康体重管理年相关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公众普及健康体重知识,宣传超重和肥胖与部分癌症发病的关系,发放腰围尺和BMI尺近百份,引导公众积极科学减重,促进身体健康,预防肿瘤发生。
二、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作用,提升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利用全科门诊、老年人体检、慢性病患者随访和家庭医生团队入户等时机,面向重点人群普及癌症防控知识,发放健康折页等宣传资料超6万余份,健康工具350余份,传递健康生活理念,增强识别癌症高发危险因素的能力,倡导公众将保持健康体重、平衡膳食、合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自身和家人身体健康。
发挥各级肿瘤防治中心专家引领作用:组建义诊专家组,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专业医疗服务。重点针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肿瘤的危险信号、预防措施、早诊早治等知识进行讲解,并现场演示自查方法;现场通过图文解析、案例分享等形式,重点强调控烟立法对肺癌防控的意义、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在肺结节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多模式镇痛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为近2千居民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不断帮助群众更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科学理念。
三、深化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扩大社会效益
结合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积极组织辖区内45-74周岁常住人口开展高危人群评估。组织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既往早诊早治项目筛查出的高危人员进行健康随访追踪,同时对其开展个性化的肿瘤防控知识宣传,对需要进一步诊疗的对象协助开通医院绿色转诊通道。通过精准化动员将癌症防治关口前移至疾病发生前期,切实提升高危人群早诊早治可及性,筑牢居民健康防护网。提高癌症患者的早期治疗率,切实减少疾病负担。
近年来,市疾控中心扎实推进肿瘤监测和防控工作,连续荣获“肿瘤登记工作优秀奖”和“山东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先进集体”称号,并在2024年再次获得“肿瘤登记工作优秀奖”。下一步,市疾控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拓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组织开展居民结直肠癌筛查试点项目,不断加强肿瘤防治宣传,多维度筑牢肿瘤防控工作,构建坚实的防癌抗癌保护网,为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持续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