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明明在家如厕时都很顺畅,可是只要一出差或旅游,就成了大便困难户,在厕所吭哧吭哧半天,最后还是颗粒无收,有便排不出,玩也玩不痛快,吃也吃不尽兴。碰上性子急的同伴,又会很着急一直催你,一紧张就更拉不出来了。
要是你也有同款困扰,别觉得不好意思。一项 2003 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旅游便秘的发生率达到了近 40%。70 名跨国旅行者在长达 7 天的旅行中,有38% 旅行者出现了便秘的情况。便秘跟失眠的烦人程度差不多,都属于那种杀不死你但能折磨死你的小毛病。只有经历过绝望的便秘史,才能感受到,能痛快拉屎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所以为什么一出门就便秘呢?原因可能来自一下几点:
1.饮食/作息改变
到了一个新地方,通常流程可能是这样:先放行李,然后开始炫当地美食。大鱼大肉的同时,很可能会忘记来点蔬菜,喝水也不足。如果食物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肠道无法蠕动,就会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停留越长,便便越干硬,排出越困难,最后自然就便秘了。
其次,作息时间紊乱也会导致便秘。多项研究表明,肠胃系统受神经中枢和外部昼夜环境的影响。早上是肠胃最活跃的时候,白天比夜间更加活跃。一般餐后和晨醒后大便是最顺畅的时候。但旅游时经常晚睡晚起,吃饭时间往往不规律或者比平时更晚。错过最佳排便时间不说,消化系统也需要适应新的进食时间,从而影响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压抑便意
旅行时每个景点车程都很远,路上不敢多喝水,即使有便意了也会憋回去。
而憋便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当便便到达直肠时,它会给直肠发个信号——放我出去~然后,刺激直肠的括约肌就会打开,一坨便便顺利诞生。但是如果那个点你在车上,一阵便意袭来,脑子会告诉你:现在在公交车/地铁上,不能随地大小便!便便眼看着不能从肛门出去,只好又缩回结肠中。此时肠壁会进一步吸收便便中的水份,导致便便又干又硬,大便难度徒然上了好几个台阶。所以,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不要憋便!
3.小紧张、小焦虑
大多数人都觉得在熟悉和私密的地方上厕所更舒适,换个环境或有人在旁边就不自在。
像咱有时出门,总有和同事同伴拼房的时候。要是关系不熟,老担心动静太大,或味儿太重熏到他人。
我们的肠道其实是个情绪器官,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可影响胃肠道功能, 引起便秘,而焦虑和抑郁是最主要的两大精神心理因素。所以你一有压力,肠道就更像个紧张的孩子。如果你也有出门容易便秘的苦恼,先别焦虑,等回归正常生活,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便秘自然会悄悄消失。
除此之外,不妨试试以下好使的大便小技巧,希望能解救你便秘的痛苦。
前面提到便秘本质是因为便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越长,水分被肠壁吸收,导致便便又干又硬。所以要想顺畅大便,除了调整饮食和作息、不憋便以外,牢记首先要多喝水。因为正常大便的含水量在 68.5%~78% 之间,在路上时因为喝水量减少,很容易导致便便干燥而难以排除体外。所以,一有机会就多喝水,最好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水,一天保证大约三瓶矿泉水。
除此之外,可以吃些高渗性食物。所谓高渗性食物,就是一大类不易消化的小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它们能导致肠道内水分滞留、便便含水量增加、软化便便,从而促进便便快速通过肠道。
或者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众所周知,粪便是食物残渣。便秘可能是因为体内便便量不够,这时候,来点膳食纤维就可以很顺畅啦。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两种,可溶性的能给便便增加水份,不溶性的可以增大便便体积,让肠道快速蠕动起来。代表性食物有:黄豆、玉米糁、干蘑菇、干木耳、干银耳、干紫菜等,大家去当地餐厅吃饭时,尽量多来点这类食物!
有多项研究发现,喝咖啡可以刺激结肠运动,促进排便欲望;吃点益生菌能够刺激大肠蠕动并使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正常化,补充益生菌还被证明可以缓解便秘相关症状。
最后可以试试调整排便坐姿,用蹲便比座便会使如厕更顺畅。因为我们骨盆处有一块特殊的肌肉,叫耻骨直肠肌,它像绳索一样围绕着直肠。当直肠周围的肌肉被拉得更紧时,它会收紧通道并帮助我们保留便便。蹲便时,耻骨直肠肌完全放松,肛门和直肠的夹角接近 180 度,便便可以更顺溜的从直肠进入到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