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
夏季如何防范心脑血管疾病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8-15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多,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流不畅,心血管易堵塞,出现心肌缺血,从而诱发心梗。同时,夏季的高温和湿度也会影响到人体的情绪,使人情绪容易烦躁,甚至出现“情绪中暑”,心理学上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这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夏季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1.     注意天气变化:气候急剧变化、骤冷或闷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会感到有明显不适,既要注意保暖,也要注意防暑。
2.     注意休息和饮食:夏季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食用绿豆汤、凉茶、西瓜等消暑食品,少吃肥甘厚腻食物。
3.     适当运动: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进行剧烈、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较早,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
4.     避免温差过大:空调房和室外温差大,引起血管突然舒张或收缩,可能诱发心梗,老年人猝死风险增大。
5.     及时补水:夏季汗液多,水分流失快,机体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出现血液凝集,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夏季应及时补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6.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