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人单位 高温来临之际要做好职业健康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自救、急救等职业卫生常识。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怀孕女职工从事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暑饮料药品:防暑降温饮料:糖盐水、盐茶水、含电解质清凉饮料、绿豆汤等;防暑药品: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生理盐水等;降温用品:冷水及冰块、化学冰袋、冷水毛巾等。
2. 劳动者个人 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调整防暑降温措施;补充水分或引用含盐或电解质的饮料;合理饮食,补充营养;规律起居,保证休息。
高温中暑的治疗主要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应迅速降低体温。出现中暑先兆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及时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清凉饮料,并进行一系列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出现热痉挛时要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并对症治疗。热衰竭时要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休克。当发生热射病时,应迅速迅速降温,维持呼吸系统,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当出现肝肾衰竭、横纹肌溶解时,应及早予以血液净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