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三、要远离寒邪
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活动方式、强度、时间和频度。适量的身体活动有益于健康。身体活动的原则是: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呢?1、适合的运动方式。比如有氧运动有步行、慢跑、跳绳、骑车、打太极拳(剑)、小运动量球类运动、部分全民健身器械锻炼等。2、适合的运动量。是以自身不出现痛苦的感觉或主观感觉用力有点吃力为界限 , 这一点对高风险人群尤其重要。在运动中,只要出现不舒服的异常感觉,如憋气、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眼花等,就要减少运动量或马上停下来,并及时就诊,弄清原因后,再确定能否继续运动。3、适合的时间。每个人外出运动的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季节、气候、身体反应及作息习惯,灵活安排。如果选择晨练,应等天亮、气温升高、污染物扩散后,再开始运动。另外,每次的运动时间,可以从10分钟开始,以后按照5~10分钟的递增量,循序渐进地增加到1小时左右为佳。运动频率为隔天或每天运动1次,每周不少于3次。只要没有身体不适,就要尽量坚持,这样运动干预的效果才能得到较好的巩固和提高。4、适合的环境: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最好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到绿树丛中,到江河湖海之滨等自然环境中运动,可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温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当以上几个方面做到后,随着时间的积累,体内经络的通畅性会不断得到改善逐渐恢复,气血运行就会顺畅充盈,被耗散掉的阳气,就会逐渐变得饱满充实。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5个看起来很放松的行为,其实很耗损气血。
1、经常刷短视频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这里的血就是肝血。眼睛能看得清楚,全靠肝血滋养和肝气疏泄。如果肝血不足了,眼睛就容易干涩。看短视频一看数小时,过度用眼会调动更多的肝血,加上久坐不动,容易出现气血瘀滞。
建议:少看电脑手机,多搓眼睛。
2、老躺着想事情“思伤脾”,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思虑过度还会伤心神,出现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状。
建议:传统医学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是内心清净,不拘泥于琐事,便能活得健康。
3、泡脚出一身汗 睡前泡泡脚,暖身助眠,但如果因为水温高或泡脚时间长而出大汗,这种做法就很伤身体了。因为身体过热会导致阳气升发,气血外张;泡至出大汗,更会加重津液耗损,使气血变得亏空。
建议:泡脚的水温不要超过40℃,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冬主封藏”,提倡藏精养神,这个季节的晚上尤其要尽量少出头汗。
4、边吃饭边追剧 不少人吃饭时打开一个下饭剧,边吃边看,看起来很惬意,但这会导致注意力被吸引,让未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里,加重胃肠运化负担。
建议: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大家吃饭时不妨放下手机,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美味。
5、一躺躺一天“躺久了感觉浑身没劲”不是错觉。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下班回家在沙发上一躺数小时,周末或节假日久躺不动,其实都很伤气血。
建议:“动则生气”,只要动起来就有好处。休息日尽量不要一躺躺一天,平时不久坐,连续静坐不要超过50分钟,哪怕起来接个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