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蛲虫体形如一节白线头,长1厘米左右,又称“线头虫”“屁股虫”。
蛲虫一般寄生在孩子的盲肠、结肠和直肠里,其出山之后,并不仅仅把活动范围定为左右横断山脉。雄性蛲虫天生短小,身体柔弱,在交配之后,往往不堪折磨,精尽虫亡。雌蛲虫新婚丧夫,化悲痛为力量,当宿主睡眠,肛门括约肌松弛时,从隐居的盲肠顺便而下,出肛门,扮少侠。没有雄虫的拖累,雌虫闲逛完全不知疲倦,当然,也毫无禁忌。蛲虫往往会逛进女性的阴道中,产生白带。有时闲逛能力超强的,可以经尿道系统达到肾脏或者经子宫输卵管达到腹腔。
蛲虫爬出肛门,就会边走边做记号,仿佛还要重回旧居一样,她在人的肛门周围和会阴皮肤皱褶处产卵,卵会牢牢地粘在皮肤上,洗都洗不掉。她的蠕动及粘附的卵会引起骚痒,引起骚痒的机制尚不明确,有三分之一的感染不产生任何症状,但却有些人痒到疼痛。这就是蛲虫如何在人体循环生长的:痒了人就会无意识地去抓,结果虫卵粘上手或者藏进指甲缝,然后带入嘴中,蛲虫的生活史就完成了。
粘附在肛门周围和会阴皮肤上的虫卵,在34~36℃,相对湿度90%~100%,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卵胚很快发育,约经6小时,卵内幼虫发育为感染期卵。雌虫在肛周的蠕动刺激,使肛门周围发痒,当患儿用手搔痒时,感染期卵污染手指,经肛门—手—口方式感染,形成自身感染;感染期虫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食物上,健康的孩子使用了患有蛲虫病孩子的用具、被褥等,吃东西又未洗手,也同样会被感染。
瘙痒
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小儿哭闹不安。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
消化道症状
蛲虫钻入肠粘膜,以及在胃肠道内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精神症状
由于寄生虫在体内排出的代谢产物,导致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小儿夜惊咬指等。小儿的异嗜症状,蛲虫病患者最为常见,如嗜食土块、煤渣、食盐等。
其他症状
由于蛲虫的异位寄生所引起,如:阴道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也可侵入阑尾发生阑尾炎,甚止发生腹膜炎。
1、蛲虫呈世界性分布,其感染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联系。即使在发达国家蛲虫亦较常见,例如美国的蛲虫病是最常见的蠕虫病,估计感染人数为4200万。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各个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5~7岁幼童感染率较高。
2、蛲虫的传染主要在幼儿及儿童间传染较广泛,主要原因在于被感染的幼儿症状为肛门及肛门周瘙痒,幼儿或儿童会由于瘙痒而抓挠瘙痒部位,同时沾染上蛲虫虫卵,再通过接触玩具,座椅或门把手等将虫卵扩散到孩子容易碰到的生活范围内,其他孩子很容易再碰触已被沾染虫卵的玩具桌椅等物品,通过口进入新的感染体,基本该传染源有一名儿童感染者将会在短时间内,传染给所有同范围的幼儿及儿童,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严格禁止儿童在幼儿园或儿童游乐场地穿开裆裤,在孩子游玩后要坚持洗手和及时为游乐场地进行消毒。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洗肛门。纠正孩子吮手指的不良习惯。被褥要常洗常晒,内衣要常换洗,对儿童的内衣裤要每天更换,并把脏的衣裤,用开水烫洗,杀死虫卵。使用吸尘器清理家中地板,可将虫卵清除。
⊙孩子的玩具要经常保持清洁。尤其是患烧虫病孩子玩过的玩具,要经过消毒后,才能给健康的孩子玩。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后可将虫卵全部杀死。这种低浓度的碘对人体皮肤没有刺激性,是有效而又简便的消毒剂。
⊙病童睡着后,父母可在其肛门口涂上“蛲虫药膏”,可杀死雌虫并止痒,涂三、五天后,即可痊愈。
⊙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习惯,不给虫卵以任何机会进入人体。
⊙若家中有人感染可全家一起投药以降低重复感染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