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传染病防制
黄热病基本知识问答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03-15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

黄热病基本知识问答

什么是黄热病?

黄热病 (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

黄热病是如何传播的?

黄热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在蚊子和非人灵长类之间周期性地发生自然感染循环。传播途径本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Hemagogus)、煞蚊属(Sabethes)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子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

黄热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分离到病毒。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远较重症患者为多,这些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哪些人是黄热病的易感者?

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在城市型中因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而获得免疫,故患者以儿童为多。在丛林型中则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

黄热病的地理和季节分布是怎样的?

地理和季节分布黄热病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该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的病例较多。黄热病主要流行于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等热带地区,亚洲的热带国家也有分布。我国的地理、气候、及蚊、猴等媒介和动物条件虽与上述地区相似,但至今仅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无本地流行的报道。

黄热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体一般在感染病毒后3-6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痛、头痛、寒战、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大部分病人在发病3-4天后症状会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但约有15%的病例在初期症状缓解后的24小时内会进一步恶化进入中毒期,出现黄疸、腹痛及出血等症状。进入中毒期后,大约50%病人会在10-14天内死亡。

黄热病如何诊断、报告和治疗?

本病无特殊性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或支持疗法为主。医疗机构应按照《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做好诊断和治疗。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黄热病如何预防和控制?

1.前往疫区的人员做好免疫预防和自我防护。黄热病可采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减毒黄热病毒17D株制备的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黄热病毒感染。抗体于接种后7-10天出现,持续至少30-35年。建议对所有到疫区居住或旅行的有真正暴露危险的9月龄及以上人群实行主动免疫。前往黄热病疫区的旅游者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驱蚊剂、长袖衣物等防蚊措施,防止在境外感染并输入黄热病,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2.加强国境卫生检疫,严防疾病输入。对来自流行地区的入境人员要加强卫生检疫,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书。口岸检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

3.做好病例的报告和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黄热病病例后要及时报告,使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尽早掌握疫情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并对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治疗,避免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病房内采用喷洒杀虫剂、使用蚊帐等方式防止蚊虫叮咬。疾控部门要及时对病例的感染来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评估疫情扩散风险。

4.防蚊灭蚊,降低蚊虫密度是关键。降低蚊虫密度是控制黄热病的关键措施。一旦发现病例报告,要立即采取消灭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等措施控制媒介密度,防止发生疾病传播。

友情链接
微信